从政兴一国,从商成首富。春秋名人,范姓名人!

范姓文化

范姓,是源自中华的古老姓氏,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黄帝轩辕氏和少典氏。范姓在尧时被称为唐氏,在舜时被称为陶唐氏,在夏朝被称为御龙氏,在周朝被称为唐杜氏。

“范”字在《说文解字》中是一种草,出产范草的地方也称为范。

小篆里面的“范”字,是从草、从水,范姓代表的是古代以蛇为图腾的氏族,范是其族的族徽。

关于范姓的真正形成姓氏的来源,一般认为有四:

出自祁姓

《姓纂》记载:帝尧的裔孙刘累的后代,在周朝的时候是唐杜氏,周宣王灭掉杜国后,杜伯之子温叔投奔晋国,为士师,玄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

出自楚国

以地为姓,楚国有范地,春秋时期有楚国大夫范山、范无宇等范姓人物。

出自他族改姓

1、源于西南夷,出自晋朝末期林邑王范文,晋朝时期,南蛮有林邑古国,林邑王为范文。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2、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满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约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改汉姓为范氏。

3、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鄂温克族布利托天氏,清朝中叶以后改汉姓为范氏。

4、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古代各朝,都有部分少数民族在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范氏。

范氏自战国范蠡后由于世系不明,子孙也不闻达,致使范氏后人很少名留青史,直至魏晋时期,顺阳范氏才开始出名,并成为有名的望族。顺阳范氏的始祖范晷功不可没,以士起家,进取登仕,并帮助范氏逐渐在门阀士族阶层占据脚跟。最终使顺阳范氏成为两晋时期的世家大族。

范姓是一个大姓氏,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下的郡望:南阳郡(今河南省境内),战国时期置郡;高平郡(今宁夏固原),北魏时期置郡;钱塘郡(今浙江杭州市),秦朝时置郡;敦煌郡(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汉武帝时置郡;汝南郡(今河南上蔡西北),汉朝时置郡;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汉朝时期置郡;山阳郡(今山东省金乡县),汉朝时置郡;外黄郡(今河南省民权县),汉朝时置郡。

范姓以河南范县为发祥地,在秦汉之际,范姓就已经分布中原、东南地区。宋朝时期,范姓大约有69万人,范姓发展至今,已经是中国的大姓氏之一,是全国第五十一位姓氏。

范姓名人

今天要讲述的范姓名人是春秋战国的越国知名谋士——范蠡。

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楚国人,是春秋末期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道家学者。

范蠡师从老子学生计然,范蠡很聪明,把道德经融会贯通深受计然的喜爱。计然还将《计然七策》全部传授。《计然七策》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成系统的商业理论,可以说是古代商战和致富的教科书,彼时天下的商人都把这本书都称之为“绝世富经”。为后来范蠡成为“财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政兴一国

早年的范蠡,虽然在楚国出生,但当时楚国政治黑暗,范蠡极其不满,虽然学富五车,博学多才,但由于出身低微,仕途之路走得非常艰难。

于是范蠡决定去越国辅佐勾践,虽然一开始也不受重视,但随着范蠡一直对勾践不离不弃,甚至在战败后选择和勾践一起去吴国为奴,并一起耕地、劳作、卧薪,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勾践终于开始重视范蠡,并委以重任。

在勾践卧薪尝胆后,范蠡建议,此时应根据地理条件和自然规律, 顺应自然,抚恤百姓,使百姓生活富足,国库充实。同时等待吴国出现天灾人祸。

越王请求范蠡治理国家,但范蠡回应:“用兵打仗,文种不如我,治理国家,我不如文种”。其实范蠡的才能在治国方面也是很强的,但是范蠡察觉到越王不能同富贵,日后会受到猜疑,于是拒绝勾践,并让文种来治理国家。

后来,越王勾践伐吴成功,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名霸主。其中范蠡功不可没。

勾践想要封范蠡为上将军,把越国分一部分作为酬谢,但范蠡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直接弃官逃走。

从商为首富

《史记 · 范蠡传》记载: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致产。

可以说,范蠡是逃到了齐国,并且改名换姓,在海边买了一些土地,开垦种田,经营盐田,渔业捕捞,范蠡也和家人一起身穿布衣,吃粗实,下地干活。范蠡对待工人十分慷慨,遇到灾年就减免地租,并大开粥铺,赈济灾民。并和商人签订合约,商品价格上涨,就按上涨价格;商品价格下降,还按照原来合同价格,深得商人们的信任。

范蠡三次成为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每次散尽家财之后,都会赚到很多的钱。因为范蠡经常散尽家财救济贫困,所以大家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天下称之为“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更多信息请进:        孛姓族谱        孛氏宗谱        孛姓家谱 http://www.51chapu.com/x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