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郭子仪
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郭子仪
陈姓文化
郭姓,是源自中华古老姓氏之一,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最早源自黄帝时期。关于郭姓的来源一般认为有四:
源自任性
黄帝有一子,禹阳(禺阳)受封于任;也有说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儿子阳,受封于任。担任任氏族的始祖,其后裔在夏朝建立郭国,为侯伯。中山郭氏就是出自古郭国。其后代以郭为氏。源自任姓的郭氏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
源自姬姓
源自轩辕黄帝苗裔周王室宗支。周武王封其叔虢仲于西虢,位封公爵。东汉末年,曹操迁定襄虢序后裔分支于阳曲,和阳曲郭公后裔合在一起,因为世代居住在太原郡阳曲县,魏晋时期就已经是中华郭氏的最大望族。还有“天下郭氏出太原”的说法, 姬姓郭氏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
源自地名
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还有一个意思是外城,指的是古代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有着东郭、西郭、南郭、北郭的说法,居住在外城的人以郭为氏。
源自少数民族
1、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的波斯人,因来到中国,改名为郭广德,其后裔为郭为氏。
2、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满族郭尔罗斯氏、郭尔罗特氏、郭齐里氏,其汉化姓氏均为郭氏。
3、满族,满族郭珲氏,所冠汉姓为郭氏。
关于郭姓的得姓始祖,一般认为是虢序,虢序又被叫做“郭序”。先秦时期郭姓族人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秦汉时,郭姓族人向南北扩散,北至内蒙古,西达甘肃,南抵四川,东触江苏。
郭姓在长期的发展中,其郡望有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战国时置郡;冯翊郡(陕西大荔县),三国时置郡;颍川郡(今河南禹州),秦时置郡;京兆郡(今陕西西安),三国时期置郡。中山郡(今河北定州),为古郭国后裔所居之处;河内郡(今河南武陟),汉初置郡;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西汉时置郡;敦煌郡(今甘肃敦煌),汉朝置郡;昌乐郡(今河南南乐县)唐朝置郡;西平郡(今青海西宁市)汉朝置郡;华阴郡(今陕西华县),唐朝置郡。
在宋朝时期,郭姓人口大约有101万;明朝时期,郭姓大约有96万人;当代郭姓人口已经有1500万之多,是全国的第十七位大姓。
郭姓名人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郭姓名人是唐代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人,是唐代有名的名将,后世称之为大唐中兴的第一英雄,再造大唐的功臣。
郭子仪是唐朝七朝元老,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是名副其实的七朝元老。
武举出身
武则天时期,内乱不断,武则天对军队进行了大清洗,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对外多有败仗,于是武则天设置武科,选拔军事人才。出生于士大夫家庭的郭子仪,因为家道中落,只好参加了武举,并一举拔得头筹,以“异等”的成绩成为左卫长史,任职于单于都护府。这是郭子仪传奇而又辉煌一生的起始。
平定安史之乱
但一直到58岁,郭子仪还只是一个省级军官,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郭子仪的一生可能就会这样渡过了,但安史之乱的爆发,让郭子仪平淡的一生起了波澜,也成为郭子仪命运的转折点。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尚在守孝中的郭子仪被征调,成为朔方节度使,手握十万精兵。开始走向历史舞台,开始他多姿多彩的人生。
郭子仪在平叛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大放异彩。
收复靖边军(山西右玉县),斩杀叛将周万顷,在河曲祭拜叛将高秀岩,收复云中(山西大同)、马邑(山西朔县),开通东陉关(山西代县东南)。
756年,叛军攻破常山郡,占领河北全境,唐将李光弼成功攻打常山,郭子仪联合李光弼一同击破史思明数万军队,平定藁(gao)城。
又南攻赵郡,俘获敌军四千人,斩杀叛军任命官员郭献璆,回军常山,祭拜史思明,收复失地,之后还击败吐蕃,平复边境之患,因为战功赫赫,加封代国公。
但郭子仪在仕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三次被罢免军权,弃之不用。
第一次,唐军和叛军在相州大战,因狂风突至,唐军溃败,损失惨重。宦官鱼朝恩嫉妒郭子仪军功,趁机把责任全部推到郭子仪身上,在唐肃宗面前大力诋毁郭子仪,致使郭子仪被解除军权。
第二次,宦官穆元振专权擅势,嫉妒大臣功高,认为郭子仪功高震主,难以制服,于是挑拨离间,致使郭子仪副帅职务被唐代宗罢免。
第三次,唐军和叛军在便之山交战遇挫,叛军乘机攻取陕州,面对严峻局势,代宗还想任命郭子仪为副元帅,但遭到宦官穆元振的阻挠,代宗只好作罢。
心系国家,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面对皇帝的猜疑,郭子仪乖乖交出兵权,等到用到自己的时候,又毫无怨言的站出来帮助国家,扶大厦之将倾。对国家忠心不二,尽职尽忠。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第二次被削去兵权后,郭子仪把自己领兵以来唐肃宗所赐的手敕,诏书1000多件,汇编成20卷,献给唐代宗。代宗很是感动,还主动检讨自己“大德不明”,让郭子仪不要有疑虑。
有次儿子和儿媳升平公主吵架,一时情急之下说出:“我父亲只是不想当皇帝,如果想当随时可以当。”升平公主告诉了唐代宗,但唐代宗没有生气,而是把公主送回了郭府。但郭子仪却直接把儿子囚禁起来,并上朝请罪,但唐代宗说“儿女闺房之言,何足听也!”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胸怀坦荡,宽以待人
虽然先后遭受宦官的诋毁、打压和迫害,但是郭子仪不仅对这些人不以牙还牙,还以德服人。
郭子仪在外打仗时,其父的坟墓被人挖掘,大臣们都认定是宦官派人所为。但郭子仪回朝后,不仅没有追究,而且还自责不已:“我常年打仗,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纹木,别人挖我父亲坟墓,这是上天的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
有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同游章静寺,同僚和部下纷纷劝阻,但郭子仪还是只带了几名仆人就去了,这种气度让鱼朝恩也惊讶不已。
最终让宦官鱼朝恩也受到感化,最终不再加害于郭子仪。
因为郭子仪忠君爱国,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于是唐代宗为了赏赐郭子仪,把他的画像放入了凌烟阁,让凌烟阁时隔100多年再次开启,这是对郭子仪最大的褒奖。
古代有福五福之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历代以来,也只有郭子仪真正实现了五福俱全的完美人生,因此郭子仪也被称为“五福老人”。
建中二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忠武是谥号中对武将最高的封号,也是对武将最大的褒奖。纵观历朝历代,也只有郭子仪、诸葛亮获得此封号。
后世评价郭子仪:“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