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做了早就该做的,不足挂齿。”王立步笑着说。时年69岁的王立步,几年前退休,现在应聘在法律服务所任法律工作者。实际上,自从1989年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以来,他就扎根灌南基层,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方法,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分千家忧,解万家愁,连百姓情。

虽然王立步退休了,但村民都记着他的好,提起他“民事调解”的能耐都赞不绝口。1995年7月,灌南县堆沟港镇东腰村村民万培玉在上海做生意不幸遭遇车祸身亡,留下了80多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生活陷入困顿。他的家人找到王立步请求司法援助。王立步只身来到上海,一呆就是20天,白天顶着烈日取证,晚上就住在10元一宿的旅馆,先后调查28人次,形成13份调查材料,依法重新认定驾驶员负全责并终于将赔偿款交到万培玉遗属手中。

村民陈仲民(化名)夫妻俩因为琐事经常闹矛盾,2002年5月的一天,越吵越凶,火爆性子的陈仲民一气之下拿来柴油,浇到家具和屋子上,手里拿着打火机,大声叫着:“死了算了,这日子没法过了,我也不想活了。”这话一出,吓坏了在场的左邻右舍。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眼看一场灾难就要在这个家庭降临。在火烧眉毛的紧急关头,王立步闻讯赶到现场,见这架势和浓重的柴油气味,不由得大吃一惊。王立步首先耐心冷静地批评了其妻子,又心平气和安慰陈仲民。一席话说得陈仲民低下了头,他妻子也后悔不已,夫妻俩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今,陈仲民一家过得安安稳稳,提到王立步,夫妻俩及全家感激不尽。

民间纠纷调解是王立步的本职工作,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受了多少伤痛,他自己早已说不清、记不全。有一天深夜,王立步在离家20多里的刘集村调解好一起婚姻和一起人身伤害赔偿纠纷,回家路上连人带车重重地摔倒在地,导致小腿胫腓骨骨折,直到现在,他的腿里还留着一块钢板,每遇阴雨天那条腿就酸痛起来。但王立步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群众利益无小事,件件要办好’是我终身的服务宗旨。”王立步说。迄今为止,王立步调处各类纠纷1400余起,调解成功率在97%以上,防止143起矛盾激化,避免非正常死亡63人,劝解化解上访46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依法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司法工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王立步勇于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堆沟港镇刑释人员盛某,认为自己被判过刑,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王立步得知后,多次骑车来到20多里外的盛某家,向他讲解有关法律政策,动员他自食其力做生意,勤劳致富。王立步帮他办了营业执照,又帮他拿了贷款,开了间服装店铺,生意做得很红火。当年有了对象,结了婚,第二年又生了大胖儿子。2007年盛某投资4万元置办了大吊车,又热情为经济园区和广大群众服务。

实际上,早在1997年,王立步就在全县成立了第一家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站,并对每一名刑释解教人员力争做到“接待、安置、帮助、教育、管理”五到位。全镇数十名刑释解教人员,没有一人重新违法犯罪,70%以上走上了致富路,1人还受到县里表彰。他也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司法助理员”“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